若說起台灣哪裡的小吃又多又便宜,大家一致公認的答案一定是台南。

有人或許會跟Una一樣好奇,為什麼台南人的食物都會偏甜的?

就如鱔魚炒麵、米糕、魚羹等等,甚至醬油膏也是甜的。有些人初到台南,吃到一些偏甜的食物,總是不太習慣。畢竟像炒麵、米糕這類東西,大家的印象和習慣就是吃鹹的。

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不同,從飲食就可窺見當地人的個性。就拿其他地方來說,例如:四川食物偏辣,個性也是相當的火辣,正所謂四川辣妹子;北方人則喜愛大口肉、大口酒,個性也較為豪邁等等。

那麼台南人偏甜的飲食文化,又代表著什麼呢?畢竟台灣最有代表性的小吃,台南絕對奪冠。

或許有些人會聯想到,台南附近多糖廠,導致台南人吃什麼都愛加點糖。以淺顯的含意來講,並沒錯,在嘉南的糖廠就有11座。

不過再深入探究的話,這可以追溯到荷蘭占領台灣時期。

荷蘭人當時先占領大員(現在的台南),當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發現,台灣氣候非常適合種甘蔗。由於糖在當時是奢侈品,於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在台灣大力發展糖業,由於當時台灣人手不足,荷蘭從中國招募漢人來台灣工作。所以正確來說,台南人算是台灣最早遇到阿豆仔的,也是在台灣擁有最多甘蔗田的地方。

台灣的糖業的確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帶來很大的盈收。當時他們設在亞洲的據點約35個。日本據點的盈收是第一,台灣據點就是第二,可見當時台灣蔗糖業之發達。

蔗糖業,在明鄭時期開始沒落,直到日據時期,又開始大力經營蔗糖業。

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說:「甘蔗糖業的歷史,就是殖民的歷史」;而當時的台灣也曾流行這樣的諺語『第一戇,替人選舉做運動。第二戇,種甘蔗乎會社磅』。

意思是說最憨笨的人選舉時替人拉票,而第二憨笨的人則種蔗交給製糖會社秤重。

可見當時日本從中剝削台灣蔗農之嚴重,當時的糖業全被日本的資本家壟斷,不但磅秤作手腳,讓糖的進價低,但再外銷到國外獲取暴利,最可惡的一點,就是他們還會把糖再賣回台灣,再敲台灣人一筆。

由於台南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區域,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城市。

因此,台南人早在荷蘭人占領時期,就深刻體會到糖是奢侈品;另一方面上台南蔗田多,也比台灣其他地區的老百性,更有機會吃到糖。無論荷蘭占領或日據時代,只要食物裡能加上糖,就能顯貴。

這也是為什麼台南食物都會偏甜,不是因為他們原本就愛吃甜。而是這個糖,也暗喻著他們曾是貴族的象徵。

只是隨著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,蔗糖業不再興盛,台南也跟著慢慢沒落。
吾怪台南人會自稱為沒落的貴族。我想台南食物喜歡加糖的意義,對於當時被日本剝削的台南眾多蔗農來講,更是意義非凡。

而Una這次在台南,很幸運的遇到一些台南才子,但每個人都保持著一顆謙虛的心。台南人的不慍不火,台南每個飲食、古蹟背後的故事,探索的過程是有趣的。很喜歡台南人以自己城市為傲的自信。

所以,下回到台南吃到食物是甜的,除了覺得口感大不同外,還可以再想到,這每一口甜,也都在提醒著世人,台南人,曾經是貴族的事實,也代表著台南人打從骨子底的自信。

即便時代變遷,在他們飲食生活裡,仍抹殺不了他們曾是府城貴族的事實。

台南人不只是要你吃美食,最重要是這背後的貴族飲食文化,你,吃出來了嗎?

延伸閱讀

王城氣度。台南人

葉怡蘭◎自成一格的台南人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ppyu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